Peter Barcaba,奧地利鋼琴家,維也納國立音樂大學教授。
-
帕格尼尼幼年即充分顯露出音樂才能,8歲就寫小提琴奏鳴曲。11歲,在熱亞那舉行公開演奏會,獲極大成功。13歲開始旅行演出。1805年任盧加宮 廷樂隊小提琴獨奏家。1825年后,他足跡遍及維也納、德國、巴黎和英國,他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。在他的《二十四首隨想曲》中,表現了高超的技巧。他的 技巧影響了后來的小提琴作品,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。
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,這位被譽為“小提琴之神”和“音樂之王”的小提琴家是一位在苦難中成長起來的天才。
他4歲時,一場麻疹和強直昏厥癥,險些使他白布裹尸裝入棺材;7歲時,險些死于猩紅熱;13歲又患上嚴重肺炎,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療;40歲時,牙床 突然長滿膿瘡,只好拔掉大部分的牙齒。牙病剛愈,又染上了可怕的眼疾,幼小的兒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。50歲后,關節炎、腸道炎、喉結核等多種疾病吞噬著他 的肌體。后來聲帶也壞了,靠兒子按口型翻譯他的思想。他活到57歲時口吐鮮血而亡,死后尸體也備受磨難,先后搬遷了8次。
他的琴聲使全世界的觀眾欣喜若狂。在意大利巡回演出產生神奇效果,人們到處傳說他的琴弦是魔鬼賦予的力量,所以他的琴聲才魔力無窮。
歌德評價他說:“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?!?br>李斯特的一句感嘆則概括了他一生的命運:“天啊,在這四根琴弦中包含著多少苦難、痛苦和受到殘害的生靈??!”
苦難不可改變,但我們可以改變對待苦難的態度,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迎接苦難,接受苦難,戰勝苦難,到達生命的巔峰。